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,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。新時代面臨新挑戰。新舊動能轉換不暢是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,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,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。這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,推動新舊動能順利轉換,指明了方向和路徑。
新舊動能轉換是大勢所趨
當前,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,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、優化經濟結構、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既是新時代破解我國經濟發展難題的必然選擇,也是順利實現經濟發展階段轉變的關鍵所在。
其一,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需要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,GDP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位,制造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一位,越來越多的工業品產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位。但與此同時,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建設卻相對滯后,中高端消費品、關鍵工業品零部件、核心技術供給相對不足。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,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、制定經濟政策、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。從我國經濟演化升級的歷程來看,舊動能曾經在規模和數量追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但在新時代背景下難以承擔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重任,因此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培育符合高質量要求的新動能,這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。
其二,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。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,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。解決當前我國經濟重大結構性失衡,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著手,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更高層次上的動態均衡。近幾年,我們把“三去一降一補”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,其重要目標導向就是促進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。從供給側看,新動能既來自新產業、新產品、新業態等新興產業的成長,也來自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。當前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放在“破”“立”“降”上,大力破除無效供給;同時,著力培育新動能,擴大有效供給,以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,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已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戰略舉措。
其三,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必經之路。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實體經濟、科技創新、現代金融、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的目標。從產業視角看,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主要體現為新產業替代舊產業的過程。通過新舊動能轉換,既要改造提升鋼鐵、能源、紡織等傳統產業,還要大力培育網絡經濟、數字經濟、分享經濟等新興產業,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、科技創新、現代金融、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,推動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蓬勃發展,為經濟結構順利轉型升級提供有效支撐。
關鍵要找準三個著力點
在新時代背景下,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工作,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、挑戰更為嚴峻。我們要堅持新發展理念,增強主動意識和緊迫感,立足“深化改革、重視規劃、改善調控”三個重要方面,確保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更穩、動力更足、質量更優。
第一,改革到位,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礎。改革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。我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,不靠改革,新舊動能轉換就沒有出路。我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、素質較高的勞動力,有最大規模的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,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能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,生產關系只有通過不斷改革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。因此,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不到位,本質上是改革不到位。要按照中央要求,持續深化商事制度、投融資體制、財稅體制、金融體制、價格體制、要素市場化配置、科技體制、包容審慎監管等領域的改革,用政府權力的“減法”,換取市場活力的“乘法”,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,大力發展新興產業,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,切實讓市場在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。改革只有進行時,沒有完成時。要樹立正確的改革觀,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,聚小、聚微、聚實,讓實踐成為改革完善新舊動能轉換體制機制的動力,確保改革“無死角、無短板、無停滯”,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。
第二,規劃到位,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良好的發展布局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,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,健全財政、貨幣、產業、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。這再次強化了規劃的重要地位。充分發揮規劃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作用,有利于保持戰略定力,優化新舊動能轉換路徑,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。要堅持頂層設計與分項規劃相結合原則,加強規劃統籌管理,構建層面分明、功能清晰、相互協調的新舊動能轉換規劃體系,確保各種規劃銜接到位,提升規劃的系統性。瞄準新舊動能轉換的薄弱環節,通過宏觀引導,切實把資源配置重心向新舊動能轉換傾斜,提前謀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建設,重點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,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,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,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。
第三,調控到位,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良好的資源保障??茖W有效的宏觀調控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、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,也是順利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保障。要加快形成適應新舊動能轉換的宏觀調控體系,堅持“宏觀調控有度”,把“有效市場”和“有為政府”更好結合起來,更多運用價格、稅收等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新舊動能轉換。當前,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宏觀調控的主線,重點支持大數據發展行動、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、“互聯網+”、智能產業,鼓勵運用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著力攻克計算機芯片、集成電路、新能源汽車、新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,確保投入到新舊動能轉換領域的資源只增不減。要創新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,加快統計體系改革,持續分析、判斷、評估新舊動能轉換的特點、水平、潛力及對新動能的貢獻和影響,加強定向調控、相機調控、精準調控,確保新舊動能轉換始終在健康的軌道上穩步前行。(宋瑞禮)